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为表彰在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朝鲜战争时期,为民族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军中将领,特此在北京中南海举办了著名的“五五授勋仪式”。这是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次大型公开集体表彰活动其意义是深远的。
在这场仪式上有许多将领被授予军衔,其中包括十位开国元帅,十位开国大将以及五十五位开国上将等。授勋的千余名解放军将帅,都是一份份功勋的代言者,他们在我国都有着极高的地位与重要性。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动荡时期却有许多将领都曾过遭受磨难,其中有一位开国上将还是因为一名勇敢的解放军战士才得以生存下来,但这名小战士却因此被要求退伍。
一、不一般的病人
1972年,解放军301医院迎来了一位“不一般的病人”。那是一个头发有些许花白的老人,虽然面色有些苍白,但老人的步伐却十分稳健。这名沧桑的老人名为张爱萍,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之一,由于一些原因,他正处于被监视状态。
张爱萍的身份在整个医院中,只有院长知晓,其他医护人员只知道医院内来了个“看似不一般的病人”。听当时负责主治张爱萍的医生说,张爱萍将军受伤的是他的肩膀骨。虽然医生试图好好为他治疗,但碍于监视者的身份,他们也只能日常性地医治一下张爱萍。
监视者对于张爱萍层层把关和严密看守,坚决不让任何外人接触到他,这给医生治疗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爱萍将军的病情愈发严重,监视者无奈只得放宽了限制,并且从部队中调来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负责贴身照顾张爱萍,那位战士就是赵保群。
二、孤注一掷的救援
赵保群初次接到这个任务时感到很疑惑,他不明白病人在医院本就有医生和护士照顾了,为何还需要调自己过去?怀揣着种种疑惑赵保群还是踏上了前往医院的路途。来到医院后赵保群第一次见到了张爱萍,对于张爱萍的第一印象,赵保群后来回忆说道:“我去得那时候刚好是下午,张将军当时正躺在病床上看毛主席语录,颇有一副儒雅的样子。”
赵保群更加不明白了,张爱萍看着就不像是个普通人,为何会要自己一个士兵来照顾他呢。后来在值班人的口中,赵保群渐渐明白了张爱萍的处境,对张爱萍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阔达的心性感到由衷的敬佩,因此赵保群更加贴心地照顾着他。
但即便如此,张爱萍的病情还是止不住地恶化,肩膀骨的伤势已经蔓延至全身了。有一天夜里张爱萍突然发了高烧并且呕吐不止,赵保群连忙去联系医生,但医生们都已经下班回家了,留夜的护士也毫无办法。
危急关头赵保群决定铤而走险,将张爱萍带到医生家里去求援。但当时张爱萍还属于重点看护对象,是不能轻易离开医院的,赵保群此想法是违反党内规定的。然而紧急时刻,赵保群已经顾不得那么多。
三、久别之后的重逢
据护士讲最近的医生家里离医院也有十里路,赵保群二话不说就背上张爱萍,手提急救包向外头冲去,没多久赵保群就将张爱萍送到了医生家里,帮助医生对张爱萍展开了救治。经过长时间的救治,张爱萍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此时监视张爱萍的人也找上门,一众人将张爱萍又重新带回了医院,而赵保群则也因为违反规定,私自带人离开医院而受到了处分,最终被迫退伍回家。
张爱萍过了几天才缓缓清醒过来,得知赵保群因为救自己而被迫退伍后,内心极为悲伤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将此事记在了心里。直到时隔多年,张爱萍的冤屈被洗清,才得以多方打听赵保群的下落,可是赵保群所在的队伍早已解散,战士的个人记录也消失了。
而赵保群这边,自退伍后便回到老家种起了地,在张爱萍洗清冤屈的消息登上报纸后,赵保群才知道,他曾经舍命救治的那个人,竟然是开国上将张爱萍。
结语:
后来,张爱萍将军在友人的帮助下,多方打听,直到1987年,才与赵保群在北京重聚。两人见面后相拥而泣,张爱萍将军询问赵保群为何这么多年就不主动联系自己,赵保群回答说:“将军日常事务繁忙,我实在是不忍心打扰到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